《道德经》全文及历代名家注解(简体中文版)

Text
Autor:
0
Kritiken
Leseprobe
Als gelesen kennzeichnen
Wie Sie das Buch nach dem Kauf lesen
《道德经》全文及历代名家注解(简体中文版)
Schriftart:Kleiner AaGrößer Aa

Copyright Notice

《道德经》全文及历代名家注解(简体中文版)

Author: 三石

Copyright © 2020 by Blue Earth

All rights reserved.

eBook ISBN: 978-3-969-69968-3

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by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publisher.

For information address: Blue Earth

Email: tinasun2018@gmail.com

前言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全文及历代名家注解(简体中文版)是为了方便使用简体中文的读者而出版的。在此之前本书的繁体中文版已经出版,并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名家注释,通过历代名家的解读,读者能对道德经这部书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历代名家中包括司马迁、王夫之、王弼、范应元、河上公、苏辙、司马光等,他们对道德经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读者评论:

《道德经》这本书我一直都非常喜欢,一直以来都想找一本原版道德经进行阅读,这本书非常尊重原著,这一点我认为做的非常好。

——张先生

这本书里的注释真的是人感动,这本书收集了历代名家的注释,通过阅读这些大家的注释,我对道德经这本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王女士

这本书的一大看点就是名家注释,这些名家包括司马迁、王夫之、王弼、范应元、河上公、苏辙、司马光等,他们对道德经的认识是非常透彻的,通过阅读这些名家的注释能让自己真正理解道德经这部书。

——安女士

第一章 天地之始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1]。

名可名,非常名[2]。

无,名天地之始[3]。

有,名万物之母[4]。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5]。

常有,欲以观其徼[6]。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8]。

注释:

[1]道可道,非常道:此句是《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其中三个“道”字引起后人莫大困惑,千古以来,聚讼不绝。第一个和第三个“道”字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哲学范畴;第二个“道”字是动词,意为用言语来说明“道”。

[2]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所谓“名”是人类根据不同事物之各自不同的表面特征而对该事物做出的指认。“名”代表了老子对事物表层、特征、象征的认识。

[3]天地之始:用“无”表述,即为混沌未开。

[4]名万物之母:天地万物的本原,可以用“有”来表述。

[5]妙:深邃奥妙。

[6]徼(jiào):原意为边界,这里引申为开端、端倪。

[7]玄:深奥而不可理解的、不可测知的。

[8]众妙之门:指精深奥妙的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由此而出的门径。

名家校注:

常道无道,常名无名。

——王夫之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王弼

老氏悯夫世人逐末忘本,浸失真源,不得已而应机垂训,又恐人溺于言辞,弗能内观,故复示人以深意,必使反求诸己,欲其自得之,而入众妙之门以复其初,又能体是而行,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同归于一也。宜深味之。

——范应元

第二章 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1]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2]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3],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4]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5]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1]恶:这里的恶,指丑,与美相对立。

[2]相:互相。

[3]和:声音相应,引申为相互对立和依存。

[4]无为:顺其自然。

[5]作:意为兴起、发生、创造。

名家校注:

凡事有形迹者,必不可齐。不齐则争,争则乱,乱则穷,故圣人不贵。

——司马迁

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

——河上公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司马光

万物之生育运为,皆由于道。而道未尝以为己有,亦未尝自恃。至于功成而未尝以自处。夫惟不以功自处,是以物不违也。圣人体道而立,故亦如是,岂有恶与不善继之哉。

——范应元

第三章 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1]贤,使民不争。

不贵[2]难得之货[3],使民不为盗。

不见[4]可欲[5],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6]无欲[7],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1]尚:崇尚,尊崇。

[2]贵:动词,以之为贵,重视,珍贵。

[3]货:财物。

[4]见(xiàn):动词,使之看见,显示,炫耀。

[5]可欲:能引发欲望的东西。

[6]无知:没有奸巧之心。

[7]无欲:没有非分之想。

名家校注:

贤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则争名而长乱,故老子矫之,欲人尚其实,不尚其名也。

——王弼

见可欲则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乱。

——苏辙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欲。

——司马光

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河上公

第四章 象帝之先

原文:

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2]。

渊[3]兮,似万物之宗[4]。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5]。

湛[6]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7]帝[8]之先。

注释:

[1]冲:通盅,器物虚空。

[2]盈:满,尽头。

[3]渊:深远。

[4]宗:本原。

[5]同其尘:混同于尘世。

[6]湛:深沉,隐约缥缈,若隐若现。

[7]象:同像。

[8]帝:上帝,天帝。

名家校注:

锋角猛露,道所恶也;事为烦乱,道所鄙也;辉华显赫,道所贱也;污辱卑下,道所贵也。

——司马光

道虽常存,终莫得而名之。然亦不可谓无也,故曰此岂帝之先邪?帝先矣,而道又先于帝,则莫或先之矣。

——苏辙

虚无大道,化生一气,一气分而为阴阳。阴阳生化,秉一气为主,乃知一气处阴阳之中,故曰冲气。夫大道以冲气而用之也,如天覆地载,日照月临,冬寒夏暑,春生秋敛,皆冲气之用。

——邵若愚

守道不盈,则知渊源之妙,方明道之宗旨,而知万物之本源。此大圣人方能,稍有盈则溢,或者有坚其志,不至于盈,而方能造到大圣人。知宗万物者也,岂不渊乎!不乱、不扰、不纷、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现,使我静内生光,才能知其妙,明其理,方得深入其奥。

——纯阳真人

第五章 天地不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2]橐龠[3]乎?

虚而不屈[4],动而愈出。

多言[5]数[6]穷,不如守中[7]。

注释:

[1]刍(chú)狗:用稻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祭祀完就扔掉或烧掉。

[2]犹:如同、好像的意思。

[3]橐龠(tuóyuè):古代的风箱。

[4]屈:竭尽。

[5]言:即言辞,政令。

[6]数:同速,加速。

[7]守中:坚守一种中空的道理。

名家校注:

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

——河上公

圣人体此道以博爱,其仁亦至矣,而不言仁。其于百姓,亦如天地之于万物,辅其自然而不害之,使养生送死无憾。

——范应元

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多事害神,多方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

——河上公

能守中诚,不言而信。

——司马光

倘多言仁爱而不能体道,则空有其言而无实效,故多言则数穷也。不如同天地,守中虚之道而无偏由,则万物自然各得其所也,岂有穷哉?

——范应元

第六章 玄牝之门

原文:

谷神[1]不死,是谓玄牝[2]。

玄牝之门[3],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4]存,用之不勤[5]。

注释:

[1]谷神:谷,这里指虚空之意;神,形容变幻莫测,非神仙之意。“谷神”,实际上就是老子对于“道”的另一种称谓。

[2]玄牝(pìn):意为生育万物的渊源之地。玄,深黑色,并有深远、神秘及微妙难测之意;牝,生殖。

[3]门:指产门,指母性生殖器,代指生育万物的“道”。

[4]若:如此,这样。

[5]勤:尽,竭尽。

名家校注:

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

——司马光

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矣。

——河上公

门者,指阴阳也。以其一辟一阖,往来不穷而言也。阴阳者,以道之动静而言也。动而曰阳,动极而静曰阴。动极而静,静极复动,开阖不忒,生育无穷。

——范应元

玄牝之门,言万物自是出也;天地根,言万物自是生也。

——苏辙

此章是体道之实,知道之微,用道之妙,登道之岸。

——纯阳真人

玄者,天之体也;牝者,地之用也。体玄而用牝,圣人之术也。故曰是谓玄牝焉。夫玄牝之术,乃阴阳开阖,变化不测者也。开阖即阴阳之道,阴阳乃乾坤之本,故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乎不知所终极。其体而不亡,其用不劳,此谓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者也。

——陆希声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1],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2]而身先,外其身[3]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4]!故能成其私[5]。

注释:

[1]不自生:不为自己而生存,天地的存在从没想到为自己。

[2]后其身:让自己居于后,比喻谦卑收敛,不张扬争锋。

[3]外其身:使自己置之度外。

[4]邪:语末助词,表反问。

[5]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名家校注:

凡有血气之类,皆营为以求生,惟天地无为而自生。

——司马光

圣人谦下,不与人争先,而人自然尊之。圣人无争,不与物为敌,而物莫能害之。

——范应元

此章因秉公而无私存。听其物之消长,随其生也,杀也,无容心于物。以静治之,天之职盖,地之职载。以无声而生,故能长且久,在于不自生,以听万物生育。随天地之气感之,随其萌败,故不耗天地之元精,方能长生。是以圣人体天地而修吾身,先以静御气,后以精养身。

——纯阳真人